设为首页   |   加入收藏   |   邮件系统   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媒体聚焦
福建日报(2012.9.23):古村落里访大学
时间:2012年09月24日    作者:    编辑:

农村里有大学?

是的,培田村就有一所。

培田为连城宣和乡所辖,是个古村落,历史可上溯800余年。近日,记者来到这里。

鹅卵石铺就的千米古街穿过村子中心。伴着街,是五六十厘米宽的水渠,清澈的水缓缓流淌,有妇女在漂洗衣物,孩童在一旁玩耍。这场景,让人感到这里与别的村庄不同。

培田耕读文化厚重,明清两代有书院9处,家塾5处,童蒙、蒙馆9所;还有教农耕的锄经别墅、教手工的修竹楼、妇女学馆容膝居等平民教育学校。

沿着古街,来到一处小院,门柱上挂两面牌子:培田客家社区大学、培田客家社区人口大学。

院中一幢两层小楼,上下约200平方米。一楼设展示厅、阅览室,二楼是志愿者宿舍。村老人秧歌队队长、64岁的黄如玉正与3个孩子、两名志愿者围坐着唱歌,还有些孩子在看书。

显然,这不是普通的大学。

学校设于去年初,举办方包括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、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和可持续发展专项教育基金、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、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、西部阳光农村教育发展基金会等。

“80吴伟娟在小楼里忙上忙下。女孩是陕西渭南人,去年从青海师范大学毕业后,来这当志愿者。现在,她是负责人,和她一起的19名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。

志愿者的目标,是实现知识农村化,农村知识化。吴伟娟说,社区大学面向村民开设生产生活技能、人文社科、自然科学、社团组织训练等课程,以提升村庄的整体素质。

上学没有门槛,不用交学费;没有固定教室,小院中、田头上、戏台边、小学里,甚至饭桌上,都可以开课;没有固定老师,志愿者负责教学,有时另请专家或专业教师;运作资金主要来自社会捐助,不花村里的钱,院子和小楼是向村民租的。

吴建明是社区大学首批学员之一。前段时间,他牵头成立了明盛种植专业合作社,任社长。

我改良了油菜花的品种,还准备建一个葡萄园,发展观光农业。吴建明说。

去年,吴建明种了200多亩油菜花,由于种得迟、品种不对,产量很低。社区大学擅长农技的志愿者下到田间,找出问题。今年初,又带他到厦门、长泰学习生态农业经营。之后,帮他做了成立合作社、发展观光农业的规划。

社区大学在城市,多是培训就业技能,像20096月在漳州电大挂牌的我省首家设区市社区大学,就是开展在职人员岗位培训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。

而和吴伟娟她们聊天,记者发现,这里更注重辅导村民建立自信、开拓眼界思路、提升幸福感。除了在村里开课,带村民走出去、把专家请进来,组织文体活动、和村民话家常都是教学方法。

不独吴建明,村里已有近百人在社区大学的组织下外出学习交流,远至北京、安徽等地。

二女户吴景福则受益于请进来。他开了家农家乐,但住客寥寥。7月,社区大学请台湾农家乐经营专家林绮莹给村民传经。现在,吴景福脑子里不少计划,生意也大有起色,这个月可以多赚4000

刚来时,孩子们看到生人,连话都不敢说。吴伟娟说,村里的孩子也是社区大学的关注对象。他们教孩子乐器、舞蹈、书法、英语等,也请其他地方的志愿者来开国学等培训班。

今年暑假,社区大学组织了夏雨雨人夏令营,不但培田的孩子参加,外村的也慕名而来,营员90多名。

我去吃饭了。说话间,黄如玉来打招呼。

黄如玉在老人公益食堂吃饭。食堂是社区大学联合正荣集团办的,为空巢、孤寡老人免费蒸饭炖菜。最近,食堂添了洗衣机,又成了老人的洗衣房。

80岁的吴景生也在食堂吃饭。他很感激社区大学,因为志愿者通过发帖,引来爱心人士与他结对,他每月可获150元资助,加上每月180元政府补助,生活基本无忧。

除了吴景生,村里还有13名孤寡老人在社区大学的帮助下,获得爱心人士每月固定资助。

因为社区大学,培田变了。本地退休教师、志愿者吴来星说。

记者和孩子们说话,他们应答自如。社区大学从湖南请来盘鼓大师衡生喜,组建了一支威风盘鼓队,但村民不过瘾,又组织了腰鼓队、秧歌队、十番乐队。过去村里主要种水稻,现在是农家乐、观光农业、珍稀苗木种植等多种经营。

村民的变化,引起了连城县计生局的注意,便与社区大学联手,成立了社区人口大学。计生局为学校添置教学设备、书籍;志愿者以编演小戏、快板等形式,向村民传递计生政策、健康知识。今年三八,他们联合县妇联、文体等部门,在村里办了场联欢晚会,村民纷纷登台表演。

福建的终身教育走在全国前列。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福建基地秘书长张俊娜说,社区大学在福建有较好的基础,他们希望发动更多力量参与,拓展平民教育受益人群。

目前,培田的模式已在莆田秀屿汀塘村部分复制,成立汀塘社区大学。

(本报记者 王丹飚 通讯员 黄水林 李绍炜)

© 福建开放大学 
地址:福建 福州桂山路109号 邮编:350013
E-mail:webmaster@fjou.edu.cn
[闽ICP备09037294号-6] 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4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