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贯彻落实《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》和《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》,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今年秋季在福州召开,2020年5月以来,学校面向全省社区大学、社区学院、老年开放(互联网)大学等机构,组织开展 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推进非遗‘双百’进社区” 终身教育专项活动。
活动使社区居民能在家门口体验特色非遗项目,领略精彩纷呈的八闽优秀传统文化。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在端午节前后,组织开展“民俗遗珠展风采”端午原创作品大赛,社区居民纷纷在平台上传展示包粽子、挂艾草、拴五色丝线、佩香囊等各种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活动;鼓楼社区学院开展木雕(象园)技艺传承,推动木雕技艺进校园、进社区,让社区居民了解福州象园木雕的“前世今生”、制作工艺,在现场参与中体验制作木雕的乐趣;南安社区学院开展南音吟诵、木偶戏进课堂进社区活动,深受社区居民欢迎;德化社区学院挖掘千年瓷都德化的陶瓷非遗文化,开展“走进瓷乡三班,感悟海丝文化”非遗采风、体验学习等特色活动,引导社区居民感受海丝文化和陶瓷艺术魅力;宁德市社区大学、莆田市社区大学等地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,线上推出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摄影作品展、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,线下开展非遗项目表演、“非遗购物节”等。
目前,全省9个设区市已开展各类线上线下非遗活动200多场次,近上万人次参与。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将持续组织推进非遗活动进社区、进校园工作,通过非遗专题终身教育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,拉近非遗与社区居民距离,让非遗真正走进居民的社区文化学习和生活当中,提高社区群众对非遗文化传承、保护意识,营造浓厚的全民终身学习氛围。

终身教育服务中心组织“民俗遗珠展风采”端午原创作品大赛

鼓楼社区学院开展木雕技艺传承

非遗进校园

莆田市社区大学开展“非遗”摄影作品展示